本文作者:访客

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词句 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字词解释

访客 2022-09-11 737
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词句 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字词解释摘要: 1.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字词解释1)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初游。宴,安逸,快乐。游,游览。(2)余自为僇人: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3)...


微信分身24小时自助商城: 
http://vip.look189.cn/vip/

微信分身24小时自助商场:
vip.xcxai.cn/vip

微信分身24小时自助商场:
521.xcxai.cn/vip


1.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字词解释

1)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初游。

宴,安逸,快乐。游,游览。

(2)余自为僇人: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

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3)居是州:居,住。

是,这。是州,指永州。

(4)恒惴栗:恒,常常。惴栗,忧惧的样子。

(5)其隙也:隙,空闲的时候。(6)则施施而行:施施(yì),缓慢行走的样子。

(7)漫漫南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8)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

其,自己的。徒,同伴。

(9)穷回溪:穷,尽,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河。

(10)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异的石头。

(11)无远不到:意思是,只要风景好,不管多远的地方都去。(12)到则披草而坐:披草,拨开草。

披,拨开。(13)醉则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

相枕,互相紧靠着。(1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想到那里,梦中也就到了那里。

极,到。趣,通“趋”,往。

(15)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异态,奇异的形态。(16)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

怪特,奇怪、特别。

2.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字词翻译

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通“戮”,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恒:常常。

惴栗:恐惧不安。惴,恐惧。栗,发抖。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其:如果,连词。

隟:指空闲时间。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其徒:那些同伴。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

穷:走到尽头。

回溪:曲折溪流。

幽泉:深僻的泉水。

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披草:分开草。披,用手分开。

倾壶:倒尽壶里的酒。倾,倒出来。

更相:互相。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所极,所向往的境界。极,至,向往。

觉:睡醒。

以为:认为。

3.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字词翻译

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通“戮”,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恒:常常。

惴栗:恐惧不安。惴,恐惧。

栗,发抖。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其:如果,连词。隟:指空闲时间。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其徒:那些同伴。

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穷:走到尽头。

回溪:曲折溪流。幽泉:深僻的泉水。

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披草:分开草。

披,用手分开。倾壶:倒尽壶里的酒。

倾,倒出来。更相:互相。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所极,所向往的境界。

极,至,向往。觉:睡醒。

以为:认为。

4.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字词解释

1)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初游。

宴,安逸,快乐。游,游览。

(2)余自为僇人: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

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3)居是州:居,住。

是,这。是州,指永州。

(4)恒惴栗:恒,常常。惴栗,忧惧的样子。

(5)其隙也:隙,空闲的时候。(6)则施施而行:施施(yì),缓慢行走的样子。

(7)漫漫南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8)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

其,自己的。徒,同伴。

(9)穷回溪:穷,尽,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河。

(10)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异的石头。

(11)无远不到:意思是,只要风景好,不管多远的地方都去。(12)到则披草而坐:披草,拨开草。

披,拨开。(13)醉则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

相枕,互相紧靠着。(1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想到那里,梦中也就到了那里。

极,到。趣,通“趋”,往。

(15)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异态,奇异的形态。(16)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

怪特,奇怪、特别。

5.始得西山宴游记容易考的诗句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1,居是州2,恒3惴栗4。

其5隟6也,则施施而行7,漫漫而游8。日9与其徒10上高山,入深林,穷11回溪12,幽泉13怪石,无远不到14。

到则披草15而坐,倾壶16而醉。醉则更相17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18。觉19而起,起而归;以为20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21者,皆我有也,而未始22知西山之怪特23。

今年24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25西亭26,望西山,始27指异之28。遂命仆人过湘江29,缘30染溪31,斫32榛莽33,焚茅茷34,穷山之高而止35。

攀援而登,箕踞36而遨37,则凡数州之土壤38,皆在衽席39之下。其40高下之势,岈然41洼然42,若垤43若穴,尺寸千里44,攒45蹙46累积47,莫得48遁隐49。

萦青缭白50,外与天际51,四望如一52。然后知是山53之特立54,不与培塿55为类。

悠悠乎56与颢气57俱58,而莫得其涯59;洋洋乎60与造物者61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62满酌63,颓然64就65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66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67不欲归。心凝68形释69,与万化70冥合71。

然后知吾向72之未始游73,游于是74乎始。故为之文75以志76。

是岁77,元和78四年也。[1-2]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通“戮”,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恒:常常。

惴栗:恐惧不安。惴,恐惧。

栗,发抖。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其:如果,连词。隟:指空闲时间。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其徒:那些同伴。

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穷:走到尽头。

回溪:曲折溪流。幽泉:深僻的泉水。

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披草:分开草。

披,用手分开。倾壶:倒尽壶里的酒。

倾,倒出来。更相:互相。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所极,所向往的境界。

极,至,向往。觉:睡醒。

以为:认为。异态:奇特的形状。

未始:未曾。怪特:奇异特别。

今年:指元和四年(809年)。法华:指法华寺,在原零陵县城东山之上。

西亭:在法华寺内,为柳宗元所建,他经常在这里游赏山景,饮酒赋诗。始:才。

指异之:指着它觉得它奇特。指,指点。

异,觉得······奇特。湘江:应为潇水。

潇水流经永州城西,至萍州才与湘江汇合。缘:沿着。

染溪:又作“冉溪”,柳宗元又称为“愚溪”,是潇水的一条小支流。斫:砍伐。

榛莽:指杂乱丛生的荆棘灌木。茅茷:指长得繁密杂乱的野草。

茷,草叶茂盛。穷山之高而止:一直砍除、焚烧到山的最高处才停止。

穷,尽,指把榛莽、茅茷砍除、焚烧尽。箕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

指坐时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正规坐法,屁股要压在脚后跟上,两腿不能伸直。

箕,簸箕。踞,蹲坐。

遨:游赏。土壤:土地,指地域。

衽席:坐垫、席子。其:代词,指上句“数州之土壤”。

岈然:高山深邃的样子。岈,《广韵》:“岈,蛤岈,山深之状。”

洼然:深谷低洼的样子。“岈然”承“高”,“洼然"承“下”。

垤: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若垤”承“岈然”,“若穴”承“洼然”。

尺寸千里:(从西山顶上望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攒:聚集在一起。

蹙:紧缩在一起。累积:堆积。

莫得:没有什么能够。莫,没有什么,代词。

得,能。遁隐:隐藏。

萦青缭白:青山萦回,白水缭绕。作者为了突出“萦”“缭”景象,有意把主谓式变成动宾式。

白,指山顶所见潇、湘二水。际:接近。

四望如一:向四面望去都像一样的。是山:这座山,指西山。

特立:特别突出。培塿:小土堆。

悠悠乎:辽阔浩渺啊。灏气:同“浩气”,指天地间的大气。

俱:在一起。涯:边际。

洋洋乎:悠然自得啊。造物者:创造万物的天地,指大自然。

引觞:拿起酒杯。满酌:斟满酒。

颓然:东倒西歪地。颓,跌倒。

就:接近,进入。苍然:灰暗的样子,这里是形容傍晚的天色。

犹:还,仍然。心凝:思想停止了(不再想任何事情)。

形释:形体消散了(忘掉了自己的存在)。万化:万物变化,指自然界万物。

冥合:不知不觉地融合为一体。向:以前。

未始游:不曾(真正)游赏过。于是:从这里。

为之文: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之,代指西山之游,是动词“为”的间接宾语。

志:记载下来。是岁:这一年。

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2] [1]。

6.高中文言文《劝学》《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中重

文言实词 兴 文言翻译 xīng 起;兴起。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焉。” 文言实词 就 文言翻译 jiù 接近;靠近;趋向。

《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文言实词 望 文言翻译 wàng 远望;远看。

《劝学》:“吾尝跂而~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文言实词 长 文言翻译 cháng 长,与“短”相对。

《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而) 1.表修饰关系。

《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

《劝学》:“君子愽学~日参省乎已。” 焉) (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 (1)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1.表陈述或解释。

《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相当于“于” 1.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之) (1)定语后置的标志。

《劝学》:“蚓无爪牙~利。”[1]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

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 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 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 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 古义:墨线。

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8.跪 古义:腿脚 。

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跪下 9.疾 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 。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10.致 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今义:赠送,给予 11.寄托 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②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④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3. 积善成德 (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⑥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⑧动词作名词 輮使之然也 (輮:动词做名词,使弯曲的作法) 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 (比) (2)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

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 (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关系,而且) (3)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4)而见者远 (表转折) (5)锲而舍之 (表假设或承接)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8)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⑼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 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代词 代青) 7.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8.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9.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次绝境(《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 (3)以为妙绝(《口技》) 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断绝关系 10.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强壮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有余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 勉强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4.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5.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

7.始得西山宴游记写景的句子

柳宗元和韩愈一样,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代表作家。

他写作的山水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后人所重视。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作品,主要写在他贬官永州时期。

柳宗元是一个很有热情的政治家,他和刘禹锡等人一起,参与了中唐时期的政治革新运动,受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当保守派的迫害全面来始的时候,他和他的战友们一起,被贬为永州司马。

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谪居边远地区的生活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唐朝时这里被人们看成是一个蛮荒之地。周围虽有不少的奇山异水,但是因为人迹罕至,所以没有被人们发现。

柳宗元来到这里以后,心情抑郁,就常常用探幽寻胜,徜徉山水来自我消遣。他非常惊异地发现了永州的自然山水非常悠美,使他流连忘返,并生发为文字。

他连着写了好多篇游记,特别是其中的八篇(《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成为前后连贯、脉络相通的一组散文,被后人称为“永州八记”。而《始得西山宴游记》就是八记中的第一篇文章。

“西山”,在永州之西,西山和永州之间隔了一条湘江。它从朝阳岩起到王茂岭止,绵延数里之长。

这篇游记它的题目就很耐人寻味。文章既然写游西山的经过,那为什么不像一般作者那样,起一个叫《游西山记》的题目呢?有人说可能考虑到作者在游西山的时候还饮酒取乐,以酒来助游兴。

那他为什么不起一个《宴游西山记》的题目呢?看来这篇文章题目“始得”二字,定有奥妙。“始”,开始。

“得”,原义获得,引申为发现。字面意思是,开始发现西山的奇特,获得宴游之乐的游记。

笔者看法,始得”可能有三个意思:一是这篇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所以“始得”作为八篇的开头。表达了第一次寻访到永州山水之美的意思;二更重要的在于作者游览永州并不是从游西山开始的。

在游西山之前,他曾经到过一些地方,并且也写过一些记载游览的文章。如游西山之前,他曾游过一个祠庙 “八华寺”,并发动在那里建造了一个西亭。

他还写了一篇《永州八华寺新作西亭记》的散文。但柳宗元觉得只有在游览了西山之后,他才算真正的发现了永州山水的特别之处。

并且在游览过程中,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他过去游览的时候,从来没有体会到的,给他非常深刻的印象。

所以他就把游览西山看成是游览永州山水的真正起点。那么“始得”这两个字就非常郑重的标明了游览西山以前的和这次游览西山的分界;三对作者有特殊意义。

从心境上看,它破解了作者被贬永州后“恒惴栗”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审美感受;从游览本身看,这之前,因游心境压抑而无乐趣,从这儿才开始真正的游览。我认为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题目“始得”二字有密切关系。

全文五次或明或暗点出“始得”之意。所以需要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应仔细加以体会。

文章内容是写发现并且宴游的经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具体安排是,先写游西山的情形,再写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

这样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自余为僇人”到“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1自然段结束。这里并没从“始得”二字落笔直接写游览西山。

这部分没有涉及到游西山的内容,而是先写平日的游览,即游西山以前的游览活动。文章一开头,先交待了自己当时的身份和处境。

这是一种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处境,也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具体背景。“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余”,第一人称代词,作者自指。“僇人”,罪人。

“僇”同“戮”,即杀戮。因柳宗元在革新活动中得罪了皇帝成为朝廷的罪人,被贬官到永州,所以自称为 “僇人”。

“是”,指代词,此,这。“是州”,此州,指永州。

永州是个荒凉的地方,柳宗元生活在这里,与自己的战友隔绝,音信皆无,所以感到政治前景暗淡,心情当然是常常恐惧不安的。这几句说,这是我成为朝廷罪人以后,住在永州这个地方,常常恐惧不安。

这个开头,包含了许许多多长久积压在内心的悲愤心情,当然其中就有一种无声的抗议。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里,怀有这样的心情,因此当他游山玩水的时候,那种感受自然同那些风流闲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

他是要在游览中,排解内心的忧愤,在游览中忘却现实处境,想在精神上寻找某种寄托。所以他写:“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慢慢而游。”

“其隟也”在句中充当状语。“隟”,空隙,闲下,空闲。

这是说,每当自己政务之余,偶有空闲的时候,到处走走、玩玩。在“行”“游”两个动词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两个重叠的形容词。

“施施”“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

两个“而”字是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谓语之间,表示前后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间的“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日”。

8.始得西山宴游记 字词注释

⑴僇(lù)人:受刑的人,即罪人,此指遭贬谪之人。

僇,同“戮”,受刑辱 ⑵恒;常常 ⑶惴(zhuì)栗:忧惧的样子。 ⑷隙:空闲。

指公务之暇。 ⑸施施(yíyí):缓慢行走的样子。

⑹漫漫:随意,漫无目的的样子。 ⑺徒:随从 ⑻穷;穷尽。

⑼回溪:迂回曲折的山溪 ⑽披;分开 ⑾倾;喝尽 ⑿极:至。 ⒀趣:同“趋”,往,赴。

⒂觉;睡醒 ⒃因;以 ⒄始;初次 ⒅指异:指点称异。 ⒆缘;沿着 ⒇斫(zhuó)榛(zhēn)莽:砍伐丛生的草木。

(21)茅茷:长得茂盛的茅草。 (23)遨;观赏风景 (24)衽(rèn)席:席子。

(25)高下之势:指山的高低之势。 (26)岈(xiā)然:山谷空阔的样子。

(27)洼然:溪谷低下的样子。 (28)垤:蚁穴边的积土。

(29)攒蹙:聚集紧接。 (30)遁隐;藏匿起来 (31)际:接。

交会。 (32)涯;边 (33)洋洋;广大无边的样子 (34)穷;尽头 (35)引觞:拿起酒杯。

(36)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37)凝;专一 (38)释;解除束缚 (39)冥合:浑然一体。 (40) 向;从前 (41)于是:从此。

(42)志:记。 (43)染溪:冉溪的别名。

柳宗元 改为愚溪。在湖南零陵县西南。

9.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提倡“古文”创作。其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记》。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字音。

衽(rèn)席 攒蹙累积(cuán)(cù) 斫榛莽(zhuó) 箕踞而遨(jī)(jù) 引觞(shāng)满酌

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古今异义

攒蹙累积: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今义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递进连词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异 A 始指异之 (以---为异,称奇)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特 A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B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为 A 余自为僇人 (成为) B 故为之文以志为(写)

而 A 觉而起,起而归 (表顺承,翻译为“就”、“然后”)

B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翻译为“地”、“着”)

C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翻译为“因而”、“所以”)

五、始得西山宴游记特殊句式的知识点

被动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翻译: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

10.始得西山宴游记容易考的诗句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1,居是州2,恒3惴栗4。

其5隟6也,则施施而行7,漫漫而游8。日9与其徒10上高山,入深林,穷11回溪12,幽泉13怪石,无远不到14。

到则披草15而坐,倾壶16而醉。醉则更相17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18。觉19而起,起而归;以为20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21者,皆我有也,而未始22知西山之怪特23。

今年24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25西亭26,望西山,始27指异之28。遂命仆人过湘江29,缘30染溪31,斫32榛莽33,焚茅茷34,穷山之高而止35。

攀援而登,箕踞36而遨37,则凡数州之土壤38,皆在衽席39之下。其40高下之势,岈然41洼然42,若垤43若穴,尺寸千里44,攒45蹙46累积47,莫得48遁隐49。

萦青缭白50,外与天际51,四望如一52。然后知是山53之特立54,不与培塿55为类。

悠悠乎56与颢气57俱58,而莫得其涯59;洋洋乎60与造物者61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62满酌63,颓然64就65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66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67不欲归。心凝68形释69,与万化70冥合71。

然后知吾向72之未始游73,游于是74乎始。故为之文75以志76。

是岁77,元和78四年也。[1-2] 注释译文编辑词句注释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通“戮”,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恒:常常。

惴栗:恐惧不安。惴,恐惧。

栗,发抖。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其:如果,连词。隟:指空闲时间。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其徒:那些同伴。

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穷:走到尽头。

回溪:曲折溪流。幽泉:深僻的泉水。

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披草:分开草。

披,用手分开。倾壶:倒尽壶里的酒。

倾,倒出来。更相:互相。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所极,所向往的境界。

极,至,向往。觉:睡醒。

以为:认为。异态:奇特的形状。

未始:未曾。怪特:奇异特别。

今年:指元和四年(809年)。法华:指法华寺,在原零陵县城东山之上。

西亭:在法华寺内,为柳宗元所建,他经常在这里游赏山景,饮酒赋诗。始:才。

指异之:指着它觉得它奇特。指,指点。

异,觉得······奇特。湘江:应为潇水。

潇水流经永州城西,至萍州才与湘江汇合。缘:沿着。

染溪:又作“冉溪”,柳宗元又称为“愚溪”,是潇水的一条小支流。斫:砍伐。

榛莽:指杂乱丛生的荆棘灌木。茅茷:指长得繁密杂乱的野草。

茷,草叶茂盛。穷山之高而止:一直砍除、焚烧到山的最高处才停止。

穷,尽,指把榛莽、茅茷砍除、焚烧尽。箕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

指坐时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正规坐法,屁股要压在脚后跟上,两腿不能伸直。

箕,簸箕。踞,蹲坐。

遨:游赏。土壤:土地,指地域。

衽席:坐垫、席子。其:代词,指上句“数州之土壤”。

岈然:高山深邃的样子。岈,《广韵》:“岈,蛤岈,山深之状。”

洼然:深谷低洼的样子。“岈然”承“高”,“洼然"承“下”。

垤: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若垤”承“岈然”,“若穴”承“洼然”。

尺寸千里:(从西山顶上望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攒:聚集在一起。

蹙:紧缩在一起。累积:堆积。

莫得:没有什么能够。莫,没有什么,代词。

得,能。遁隐:隐藏。

萦青缭白:青山萦回,白水缭绕。作者为了突出“萦”“缭”景象,有意把主谓式变成动宾式。

白,指山顶所见潇、湘二水。际:接近。

四望如一:向四面望去都像一样的。是山:这座山,指西山。

特立:特别突出。培塿:小土堆。

悠悠乎:辽阔浩渺啊。灏气:同“浩气”,指天地间的大气。

俱:在一起。涯:边际。

洋洋乎:悠然自得啊。造物者:创造万物的天地,指大自然。

引觞:拿起酒杯。满酌:斟满酒。

颓然:东倒西歪地。颓,跌倒。

就:接近,进入。苍然:灰暗的样子,这里是形容傍晚的天色。

犹:还,仍然。心凝:思想停止了(不再想任何事情)。

形释:形体消散了(忘掉了自己的存在)。万化:万物变化,指自然界万物。

冥合:不知不觉地融合为一体。向:以前。

未始游:不曾(真正)游赏过。于是:从这里。

为之文: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之,代指西山之游,是动词“为”的间接宾语。

志:记载下来。是岁:这一年。

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2] [1]。

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词句 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字词解释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35210957@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下载.png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27xn.com/post/22545.html发布于 2022-09-1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新世家 - 专业有趣的百科知识分享网站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