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通感的词句五个以上

访客 2022-09-10 287
通感的词句五个以上摘要: 1.修辞通感句子举例五个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人类艺术活动的“通感”实际上就是人们的...


微信分身24小时自助商城: 
http://vip.look189.cn/vip/

微信分身24小时自助商场:
vip.xcxai.cn/vip

微信分身24小时自助商场:
521.xcxai.cn/vip


1.修辞通感句子举例五个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人类艺术活动的“通感”实际上就是人们的认识活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2、你笑得很甜。

这句话中的“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3、红杏枝头春意闹

用“闹”字,是想把事物的无声的姿态描摹成好像有声音,表示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这就是通感的手法。此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通感手法,用一个“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4、她的声音犹如棉花糖一样甘甜,犹如婴儿的棉肚兜一样柔软。

“甘甜”形容味道,哲理用来形容声音,即通感。

5、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甜味”形容味道,但是这里却用于形容花的色彩和感觉,即通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感

2.关于通感的句子有哪些

关于通感的句子有: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4、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

5、我听见了她那闪闪烁烁的笑声

6、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7、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时飞球满路旁。

8、冬天像一个冬姑娘,在雪上飘来飘去,是多们的美丽,是多么的美丽!

9、夜晚的彩灯亮,这边红、那边绿,这边明、那边暗,整个城市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乐曲。

10、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

11、歌声,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

12、她的声音犹如棉花糖一样甘甜,犹如婴儿的棉肚兜一样柔软.

13、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

14、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

1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3.举五句简单的用通感修词造的句子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惆怅如同烟雾一般充斥着这个房间,熏得我喘不过气来。

他说的话听起来象蜜糖一样甜。

听着这首舒服的歌,仿佛远远闻见淡淡的芳香绕梁。

月夜,清冷的月光铺满一地,淡淡的光辉似乎带有一种清冷的香味。

我看到眼前的景象很害怕,仿佛全世界的都笼罩在无声的世界里。

夕阳照着这棵古老的榕树,投下的光斑如天上的繁星点点,远处传来清脆悠扬的歌声,带着我的思绪飘向榕树曾经历的远古时空。

希望帮到你o(∩_∩)o

有问题追问哦

4.通感的句子

一、通感的含义及其存在基础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官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它的存在有它的心理基础。作家通过描写外界景物来抒发情感,似乎是景物决定了情感的表达,实际上并非如此,外景的作用是由主观心理限制的。

比如同样是菊花,陶潜见之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豁达而无拘束;黄巢见之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是一种豪迈中带有杀气;“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西北风”,又是一种至死犹香的孤傲。作者的情感是固定已有的,菊花不过起了一种引发作用。

也许还有别的物象照样能引发这种情感。因而,人的心理状况是有定的、可领会的,表达方式却是无定的、多样的。

二、从发展过程看通感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文人学者很早就意识到通感的存在,从春秋到晚清代代有佳作。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季札论乐云:“为之歌《大雅》,曰:‘曲而有直体’。”

评价《大雅》之乐,就物之曲中有直,是听觉、视觉、触觉相通。 唐李白有诗云:“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诗人把“雪花”和“春风”联系起来,在他眼里的雪花,已像春风中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说成春风中的花,当然就香了。这是视觉通于嗅觉,从而写出了层次丰富、内涵深厚、令人玩味的立体意境。

明代《永乐大典》载体东美《西湖亭》诗:“避鸟声如剪,隔岸厅花色欲燃。”前一句写鸟语之快犹如剪刀,由此听觉与视觉沟通,无形化为有形。

后句写花色欲燃,是说花色浓艳,像要燃烧,视觉向触觉挪移,这两句诗不过写了鸟声和花色,却使人觉得听之有声音、视之有形色、触之有温度,其形象之具体,因三种感觉两两沟通,联合作用而获得充分的确证,情景的交融又形成令人愉悦的意境。 这几个例子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可以说只是沧海一粟。

从这些例子看出,通感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往往可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它能准确表达,含义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三、通感的构成方式 由例句分析,从语言的角度看,通感这种修辞方式大体有这样几种构成法。 第一种,直觉借助感觉的互通转移。

如曹操《苦寒行》:“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风声能悲,是听觉通于意觉。

第二种,兼有比喻的通感。即借助比喻手法去写事、抒情、状物,但它只限在感觉挪移的范围之内。

第三种,兼有拟人的通感。通感有时与拟人手法结合起来,很难分开。

不过,两者仍不能等同,尽管通感兼有拟人,却也是限定在感觉挪移的范围之内。比如宋代王质《山行即事》:“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鸡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醉三日醒。”开头两句说浮云时聚时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

“议”字既是拟人,同时又把视觉移向听觉。末尾两句“山色不言语”实际上是说它有言语,因为它“唤”字将山色拟人化,也沟通了视觉与听觉。

由于一前一后运用了兼有拟人的通感,于是无情之物移注了情,无声之物发出了声。形态活泼,声情并茂,山行道中无限情趣,山景之中一片生机。

运用拟人的通感,使具体物象有了人的灵性,形成物我交融的理想境界。 第四种,有夸张的通感。

这类通感,既有“增一至十,增十至百”的艺术表现力,又能多感觉多角度地刻画,使事物毫发毕现。如李白的《劳劳亭》:“春风知别苦。”

这是移情,拟人化。别苦即离愁,不言愁而说苦,是将视觉、意觉通于味觉。

总之,通感的构成方式是极其灵活的,其共同点是各种感觉的相通,各种感受的挪移。不论哪一种通感,都可起到别的语言方式无可替代的表达作用。

5.谁能给我造几个通感的句子哟

1、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1我听见了她那闪闪烁烁的笑声

2远处隐约飘来阵阵香味,似有似无,如有悠扬的乐声,时断时续。

3天上的星星越聚越多,闪闪亮亮的,特别闹。

4她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我对她说:“你的眼睛真闹啊,别眨了。”

5夜晚的彩灯亮,这边红、那边绿,这边明、那边暗,整个城市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乐曲。

6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

7歌声/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

8她的声音犹如棉花糖一样甘甜,犹如婴儿的棉肚兜一样柔软.

9月光下,那低头思故乡的离愁,已被古老的潮水年复一年的打磨得光滑如许了,在湖边浅水里静泊成一叶沉思的小舟。

10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

通感的词句五个以上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35210957@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下载.png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27xn.com/post/14185.html发布于 2022-09-1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新世家 - 专业有趣的百科知识分享网站

阅读
分享